大家好,本文将围绕认知信息加工模型理论展开说明,信息加工模型理论示意图讲解是一个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事情,想搞清楚学习信息加工模型需要先了解以下几个事情。
1、PASS模型是加拿大心理学家戴斯(J.PDas)、纳格利尔里、柯尔比等人在“必须把智力视作认知过程来重构智力概念”的思想指导下,经过多年的理论和试验的研究论证而提出的。
2、最初它只是作为一种信息加工模型;随后又被描述为一种信息整合模型。直到1988年,才被肯定为是认知评价模型。依据智力的本来面目,以认知过程、依据大脑的活动来重建智力,认为人类的认知机能,尤其是人类的高级认知活动,是人类所特有的,因为人类的认知活动发生与文化背景中,并且要使用文化工具。
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认知金字塔模型包括执行层面、决策层面、信息层面。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,力图建立心理活动的计算机模型;涉及人如何注意、选择和接收信息,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、内在化和组织,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和指导自己的行为等。
信息加工模型的八要素包括输入、感知、注意、编码、储存、检索、解码和输出。
1、输入:指信息的来源,可以是外部刺激或内在思维。
2、感知:对输入信息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过程,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界刺激,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。
3、注意:选择性地关注、筛选和集中注意力在感兴趣的信息上,忽略次要信息。
4、编码:将感知到的信息转换为符号系统能够理解和处理的形式,如语言、数字、图像等。
5、储存:将编码后的信息存储在人的记忆系统中,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。
6、检索:从记忆系统中获取存储的信息,以供后续的处理和运用。
7、解码:将储存的信息重新转换为可理解的形式,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理解。
8、输出:根据对信息的处理和解码,将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来,如语言表达、行为反应等。
这八个要素相互作用、相互影响,共同构成了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,实现了对外界信息的感知、理解和应用。
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和学习阶段理论
这一模式表示: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,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。信息最初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,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存在感觉登记器中,保持0.25~2秒。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以后它再次被编码,这里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下来,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也是很短的,一般只保持2.5~3秒。但是如果学习者作了内部的复述,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,但也不超过一分钟。经过复述、精细加工和组织等编码,信心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,以备日后的回忆。大部分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是长久的,而后来回忆不起来是因为“提取”这些信息的困难。
学习的阶段名称学生内部过程教学事件
?2领会阶段——注意:选择性知觉1/2告知目标
?3习得阶段——编码:储存登记2/3指导注意
?4保持阶段——记忆贮存3/4刺激回忆
?5回忆阶段——提取3/4提供学习指导
?7作业阶段——反应6促进学习迁移
?8反馈阶段——强化7/8布置作业提供反馈
吸引学生的注意是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在呈现重要的教学内容之前,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的活动,把注意力转移过来。另外,最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。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,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,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。再次,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,并用原来的经验来解释某种知识,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。
1、人类大脑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相互作用,加工信息。这些信号在大脑中形成神经网络,通过神经网络的连接和交互实现信息的处理和储存。
2、大脑的加工信息过程包括感知、认知、记忆、情感等多个方面。
3、感知是大脑从外部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过程,认知是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和分析,记忆是将这些信息储存下来以备后续使用,情感则是对信息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。这些加工信息的过程交织在一起,共同构成了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础。